“+互联网”已落地 “互联网+”尚远

日期:2015-06-02点击次数:1414

     
             永丰源去年开始实施电商战略,但现阶段面对的依然主要是采购商与经销商等传统群体。 何俊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新概念。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多种行业结合产生了新的变化,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

    龙华新区是深圳市文化产业重镇,不少文化产业单位如国瓷永丰源、上河坊购物乐园、观澜红木、山水田园国画产业基地等,相继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山水田园国画产业基地更是大张旗鼓地以“互联网+水墨艺术”为主题举办高峰论坛。那么,当“互联网+”遭遇龙华文化产业,将会给这一片产业生态带来哪些新变化?新区文化产业拥抱互联网的现状如何?“互联网+文化”该如何“+”好?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

    现状

    “+互联网”仍是普遍现实

    在最近举行的“新媒介+时尚产业创新峰会”上,应邀出席的深圳之窗CEO陆亚明发出了“当他们谈论‘互联网+’的时候,他们在讨论什么?”之问,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思考。

    陆亚明认为,探讨“互联网+”,必须首先界定前者与“+互联网”的区别。他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国的互联网从电子邮件到即时通讯如QQ、MSN及门户网站等,基本上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但“互联网+”的精髓,“应该是成为所有产业或者人们生活的神经,神经上感知内外的变化传达指令,血液就要向最远端的细胞提供氧分和氧气。这个比喻可能会更加符合未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

    陆亚明表示,“‘互联网+’是内置的,用互联网的逻辑、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方法论重构一切产业,令世界变得更有秩序。”陆亚明的观点,事实上是在暗指当下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中,“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混淆。

    而连日来,在与南方日报记者的对话中,龙华新区多名文化产业单位负责人坦言,虽已涉足互联网,但所谓“互联网+”只是一个华丽的噱头,其实还停留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

    相比而言,在龙华片区文化产业单位中,国瓷永丰源算是在互联网领域开拓较深的。公司总裁办主任罗俊告诉记者,永丰源早于2012年启动信息化建设,2014年开始实施电商战略,利用天猫搭建网上商城,并开通了自媒体——永丰源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其中,官方微信主要是发布永丰源的新闻动态与陶瓷产业信息,同时,公司开始借助微信平台尝试做微店,面向大众消费者铺货推广。

    虽然公司已经开始启用互联网时代的热门利器微信,但永丰源公司市场部经理殷明认为,“微信也只是和淘宝换了个马甲而已,‘互联网+’是消费者主权时代,但现阶段永丰源面对的依然是采购商与经销商等传统群体”。

    殷明理解的“互联网+”,小米是一个经典案例,其面对的大众消费者不仅仅是小米手机的购买者,而是从手机的创意、设计到研发等整个流程,后者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基于这一认知,殷明自我评价永丰源时表示,“严格来讲,我们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加号还没有放到后面去”。

    “对于永丰源,‘互联网+’仍然处在概念实施的初步阶段”,殷明并不讳言永丰源正在努力从高端陶瓷消费向大众消费逐步转型,眼下的电商和自媒体的运用,其实是永丰源对接大众消费群体的重要渠道而已。

    尝试

    利用互联网搭建资源平台

    尽管龙华新区多数文化产业单位刚刚触网,但亦不乏在“互联网+”方面的宝贵尝试。至少,书香门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孙坤伦认为,他们运营的上河坊购物乐园就是在用“互联网+”来开疆拓土。

    上河坊购物乐园一直致力于打造“龙华文化新码头”,不断引入异域风情。今年文博会期间,购物乐园进一步明确要打造“上河坊中拉经贸平台”。孙坤伦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一直忙着与阿根廷使馆接触洽谈,公司打算利用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构建一个无国界的互联网平台,为中国采购商与拉美各国的特色产品供应商进行连接。在这个服务平台上,国内采购商将可以直接与拉美供应商联系,且不需要办理各种进出口手续,而书香门第公司扮演的将是一个专业的服务商角色。

    “‘互联网+’是什么?它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且是一种前置思维,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的问题,它对过往营销模式造成的冲击是颠覆式的”,孙坤伦说,以往阿根廷产品的中国代理商只能通过各个商会与对方国家的一家公司接触,而后者在中国设立代理机构,中国代理商只能有一条进货渠道,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代理商与供货商可以任意对接。

    在搭建互联网平台的同时,孙坤伦还在考虑通过微信平台运作微商,把上河坊购物乐园的主题巡游或各类娱乐节庆项目嫁接到互联网上,定时定点推广,吸引各界人群到上河坊现场体验。“3到5年内,纯粹线下或线上模式都无法生存,必须要两条腿并存”,孙坤伦说,当经贸平台资源集聚效应凸显后,上河坊购物乐园将成为线下的平台,拉美各国的特色产品将在此轮流展销。

    而在观澜山水田园国画产业基地,运营总监董俊良正用全新的眼光打量互联网。在负责国画基地运营的这两年,董俊良致力于打造国画产业的全产业链,囊括了画家工作室、展厅、杂志、合作拍卖行等各个环节,均落地在山水田园,而互联网是这一产业链的最后一环。

    董俊良最初的设想,是将互联网作为国画宣传推广的平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他开始重新思考互联网之于国画产业的价值。“‘+’在前还是在后,有本质的差别”,董俊良用“放大”来形容“互联网+”的效应,而后者仅仅是为前段产业链提供服务。

    这种放大效应,在董俊良看来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一种裂变,比如,以实地展出的传统模式做一次画展,最终影响的人数如果以1万计算,那么与互联网的结合会在极短时间内达到10万甚至更多,且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互联网的展示与推介,将画家的画作置于同行、藏家、大家以及大众的共同视野下,无论是褒扬还是批评都会触动画家更多的思考。

    “嫁接互联网是传统产业必须要做的事情”,董俊良很坚定地说,尽管眼下互联网依然只是国画产业链中的一环,但其对于产业的裂变效应已经远远超出过往。

    难题

    建平台易 聚集用户难

    感受到互联网冲击的文化产业,正努力尝试拥抱互联网,但转型并非易事。

    殷明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转型的难度。

    一年一度的文博会,永丰源总是热闹非凡,各路采购商、代理商、经销商云集观澜。“都是传统渠道意义上的客户,真正参与进去的普通消费者非常少”,殷明感慨,这正是作为传统产业的永丰源的显著特征,“我们需要研究的是代理商、经销商的心理和订货的方向,而不是消费者的喜好”。

    对于永丰源,营收的大头建立在传统的营销渠道上,殷明说,这是永丰源赖以生存的财富,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也是永丰源转型的“包袱”,“在向互联网探路的时候,总会受到传统营销渠道、模式和理念的局限”。

    庆幸的是,永丰源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永丰源对互联网最直观的理解,就是将来要做的东西不是批量生产,而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定制,即便是单个的产品,我们也做”,罗俊说。

    因为方向明确,“+互联网”也具有了极大的价值。殷明认为,“互联网+”的核心是大数据,没有“+互联网”的数据积累,永丰源就不可能顺利迈入“互联网+”。从这个观点来看,永丰源正在尝试的电商和自媒体,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到永丰源的大众消费群体,积累大众消费者的数据。比如,永丰源微信公众号下推广的“丰竹”,就是一个价格相对低廉、面对大众消费者的品牌,同时,公司开始针对婚庆、纪念等开发个性化定制产品。

    “只要平台搭建好了,用户进来了,涉及用户的年龄、地域、消费喜好等的数据就可以慢慢积累”,殷明说。

    然而,有了互联网平台,怎么聚集用户呢?在殷明看来,这是最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包括:平台的拓展、推广方式,甚至可以细化到公众号向用户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的问题。

    怎么拓展平台去吸引潜在的消费群体关注?殷明能够想到的方法包括线下的公益活动和相关企业,如婚庆公司、婚纱影楼合作开发产品、共享用户资源等。

    平台要说什么去留住用户呢?殷明担心,作为公众订阅号,如果总推送一些广告信息,可能很快就被别人屏蔽了。他非常推崇小米的做法,能够将消费群体吸引过来,和企业一起探讨产品的创意研发,他希望永丰源能走到小米这一步。

    事实上,用户聚集的难题考验的是团队的互联网思维能力。现在,永丰源在互联网领域探路的团队,仍然是公司之前的营销团队,“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面临的挑战极大。

    “‘互联网+’虽然刚刚触碰,但我们看到了方向”,殷明认为,对于传统文化产业而言,从传统的生存模式里走出来,先“+互联网”再到“互联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公司高层的大智慧,需要一套互联网战略落地的路线图。(文/南方日报)

版权所有 金名计算机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3027063号